悠然564
![]()
可思议了!河南信阳,一女子称自己37岁就当了喜婆婆,她给18岁的儿子举办了热闹的婚礼,有人质疑:三代人拿不出一个大学文凭。可女子却说:我是没有学历,但是我并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差。也有网友关心:18岁结婚合法吗?
刘女士站在红色帐篷边,看着儿子小伟给长辈递烟,儿媳玲玲在一旁给端茶,俩孩子穿着红棉袄,脸蛋冻得红扑扑的,却笑得比谁都甜。她拢了拢自己的红外套,心里头那股热乎劲儿,把冬日的寒气都冲散了。院里帮忙的乡亲们正围着灶台忙活,王大爷蹲在柴火堆旁抽烟,瞅着小两口直乐:“现在城里娃三十岁还单着,咱这娃十八就把家成了,早成家早立业,踏实!”旁边李婶却撇嘴:“太早了吧,自己还是孩子呢,咋养娃?”
刘女士听见了,也不恼,走过去给李婶递了块喜糖:“俺家小伟打小就懂事,初中毕业跟着他爸学装修,现在一天能挣三百多呢。玲玲比他大两岁,在镇上超市当收银员,俩人处了一年多,俺们老的去玲玲家提亲,她爸妈也说‘孩子愿意,踏实过日子就行’。”她拍了拍玲玲的手,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,手里还攥着给婆婆买的围巾。
网上吵翻那天,刘女士半夜睡不着,翻着评论掉眼泪。有人说她“早婚早育拉低素质”,有人骂她“害了孩子”。她文化不高,打字慢,就对着镜头说:“俺没念过高中,可俺知道做人得实在。小伟没上大学,但他会疼人,玲玲也勤快,俩孩子自己愿意,俺们当老的,不就是盼着他们好好的?”
后来村里干部来家里,笑着说:“知道你们办酒了,年轻人处对象是好事,但得记着,等小伟满了22,赶紧去民政局把证领了。现在没证,万一以后有啥磕磕绊绊,说不清道不明的。”刘女士连连点头:“知道知道,俺跟他爸都说了,明年生日一过就去办,差不了!”
其实村里像这样的也不少,前院老张家儿子20岁办的酒,等够岁数才补的证,现在孩子都三岁了。刘女士不懂啥叫“无效婚姻”,她就知道,办了酒,亲戚邻居都认,俩孩子住一个屋檐下,互相照应,比啥都强。她没本事让孩子读大学,但她能给孩子盖好房子,存够彩礼,让他们不用为钱愁。
说到底,这事就是老辈人的“成家”观念撞上了新社会的“法律”条文。刘女士和小两口或许不懂那么多规矩,但他们心里有杆秤:日子是自己过的,踏实、高兴,比啥都重要。只是得记着村里干部的话,等够了岁数,把那红本本领回来,给这小日子,再添道法律的保障。
总结:37岁当婆婆的刘女士和18岁成家的小两口,让我们看到农村习俗与法律规定的碰撞。虽未到法定婚龄办酒不合法,但双方家庭自愿,村里也理解。提醒年轻人:婚姻不只是仪式,更是法律责任,等够年龄及时登记,才能让小家更安稳。